纪实影像中的养老议题和社会观照
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银发浪潮”席卷,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正如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说,这不是一个老年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的生存问题。同时,养老也成为了影像工作者聚焦的议题。
部分与养老题材相关的纪录片
关于养老议题的纪录片近年来也不断出现,如《养老院里的零零后》(2021)、《人生第一次》(养老篇)(2020)、《中国养老》(2018)、《当你老了》(2016)、《银发汹涌》(2014)等,这些纪录片既有微观视角对于老年人个体的关注,也有从宏观视角国家社会对于养老建设的阐释;既反映了时代环境下真实的老年群像,也展现了养老议题背后的社会发展,兼具个体关怀和社会观照。
时代背景:
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群像
早在1999年,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人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民政部2020年10月份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养老状态的老年人为主体、关注老年人养老生活相关的纪录片不断出现。这些纪录片均以老年人为拍摄对象,通过调研、跟拍、相处、采访等过程,描绘了老年群体的社会画像,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养老生活中的老年群像,去刻板印象化了一些新闻中对于老年人标签式的描述。例如,在《人生第一次》(养老篇)中,86岁的王意仁老人,无聊时会和天猫精灵对话,还会向女儿请教网购,打破了观众对于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困境的认知。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养老篇)中爷爷在和天猫精灵对话
拥有不同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社会身份等方面的老人是养老题材纪录片人物群像中的重要组成形象。例如,在纪录片《银发汹涌》第五集《老去的时间》中,展现了不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如在老龄大学学二胡的卢承萍、学英语的邵爱丽以及教甲骨文的王礼贤老人,在不同的课程中找到各自的精神空间。在纪录片《当你老了》中,讲到的老人有抗战老兵丁爷爷、家庭纠纷调解员柏万青等,这些老人曾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也处在不同的社会处境中。这些老人的形象特征和人物故事是众多作品中的个性化展现,也是现实社会中众多老人的共性化反映。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通过纪实影像对老年群体和养老生活的记录,就好比是家庭中的相册,承担着记录老年群体生活的作用。这一影像发挥的纪实作用不可替代,完成了对于老年群体的捕捉和完形,力图将更加真实、立体的群像展现给观众。
影像聚焦:
养老议题中的个体故事与社会面貌
养老题材的纪录片虽然相较于其他年龄群体和生存状态的纪录片数量较少,但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聚焦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代际沟通、社会保障、服务行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均有涉及。
纪录片《银发汹涌》中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展现
一方面,对养老议题的个体故事聚焦是近年来最主要的类型,大多纪录片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老人展开叙事。例如《人生第一次》(养老篇)中,以两位老人为主要的拍摄对象,主要讲述了老人面临的养老选择。在片中,一位是选择去养老院生活的79岁的戴奶奶,一位是独自生活16年的86岁的王爷爷。虽然两位老人都有儿有女,儿女也都有孝心,但是戴奶奶选择去养老院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王爷爷则是选择独自生活。在两位老人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却展现着个体人物的命运和精神面貌。比如,虽然戴奶奶不想麻烦女儿选择去养老院生活,但是离开家之前还是在屋里舍不得熟悉的一切;王爷爷虽然高龄独居,但是他心里有许多所爱和牵挂的人,也有很多美好记忆,所以自己感到满足并希望过得开心。
《人生第一次》(养老篇)中的两位主人公
另一方面,对老龄化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和制度的顶层设计,日益成为中国高度关注的一个议题。在《银发汹涌》、《中国养老》等纪录片中,以养老为基底展现社会面貌为主要的内容,加上政策解读和社会保障的实践等方面,体现的是从主流意识层面对于养老议题的聚焦。正如中国老龄研究科学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纪录片《银发汹涌》中所说,养老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家庭面对的问题,能否应对实际上是关系着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夕阳红》栏目组创作的纪录片《中国养老》,作为中国电视史上首部以“中国养老”为主题的电视政论片,详细讲述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全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社会价值:
养老题材纪录片传递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观照
养老题材纪录片的不断创作和传播,反映出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不仅对于老年群体形成了全新的认知和关注,而且对于社会情感的唤起和养老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能够为养老政策规划和现实建设提供了新的认识。
首先,养老题材纪录片让观众对于老年群体产生了新的认知。在纪录片《当你老了》中,对于不同城市普通老人的讲述,例如片中对于单身老人、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关注,以及对于代际生活观念差异、留守家庭问题、养老院生活问题的聚焦,都让观众对于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老年群体有了新的理解。
纪录片《当你老了》中的养老院院长的讲述
其次,养老题材纪录片除了传递基本的信息和故事之外,引发情感层面的关注和关怀,也是重要的社会作用。在《人生第一次》(养老篇)的开头中说到,人在三条腿的这个晚上,你可能在打喷嚏的时候赌上性命;在心怦的跳动时,发现那不是爱情而是心率不齐;你吃饭不敢吃饱,因为要留下肚子喝水吃药;你难得出去旅游,结果没看多少风景,一直关心厕所在哪儿;人生可能不再迷茫了,但你会迷路。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岁数已经超过了妈妈。这段旁白让许多观众泪目,但却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老年人的现状,不免让人产生共情。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开篇)中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描述
最后,养老题材的纪录片也为实际的养老规划和社会建设提供了一扇窗户,为具体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此外,近年来,影视剧中的养老题材年轻化表达正在成为一个趋势,去模板化和说教化的内容越来越普遍,纪录片可以参考这一发展趋势,将养老题材跳出原有的叙事模式,创新表达方式,让养老群体和纪录片的观看群体形成良好的勾联和互动,促进这一题材纪录片的有效传播。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国内宠物题材纪录片的平台化生存之道《我不是笨小孩》:教育应当回归“人之为人”
CDRC×微博| 《小小少年》点赞自由逐梦的勇气,《一级响应》见证抗疫背后的故事在现场| 全篇划重点!《发掘记》执行总导演朱允分享纪录片创作干货
制片人说|《敦煌:生而传奇》的那些事儿
被遮蔽的新疆:透过纪录之窗看见误解背后的真实
CDRC×微博| 纪录片聚焦青少年成长深受关注,纪实新闻栏目跟踪热点事件领先话题榜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刘 畅